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试管婴儿技术 > 联系我们>内容

如何避免娃被养成熊孩子

弓爱东
弓爱东
发布于2022-01-23 06:41:14

向TA提问

弓爱东答疑群

小孩子说话口无遮拦,做事不懂规矩,这都是很正常的,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行为的影响和意义,但是我们知道。我们作为父母的职责和义务是要教育并引导他们。“孩子还小,不懂事,长大就好了”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。如果没有人很好地教育和引导,长大以后就会变成熊孩子。

定义

常形容调皮的孩子

出现原因

父母教育不当

反思

父母不能溺爱孩子

措施

给孩子正向的引导等

我一直都觉得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值得被爱的,再多的爱都不够。有人觉得爱太多会导致溺爱。其实,溺爱不等于爱太多,溺爱指的是毫**限的爱。买玩具买一堆,要什么给什么,这就是没有界限的爱,是溺爱,溺爱久了就会导致孩子变成所谓的“熊孩子”,每个熊孩子[1]的背后,往往都站着一个熊家长,而如何将孩子教育好,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,否则一旦孩子犯下错误,很可能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

案例分析

前天看到有宝妈分享了这样的一段经历,看完很受感触。事情是这样的,朵朵怀孕已经5个多月了,平时婆婆经常会把小两口喊回家聚餐,还会叫上朵朵的小姑子一家,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,朵朵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氛围,还经常给小外甥买些玩具,小外甥和朵朵相处得也还算不错。

然而这天朵朵像往常一样回家聚餐时,小外甥对她的态度却十分恶劣,不仅说话时对朵朵爱答不理,甚至还在阳台上对着朵朵的肚子捶了一拳,并且大声说道“我妈说了,你有了孩子以后,姥姥姥爷就不疼我了,哼”,而朵朵当时就疼得坐在了地上,被爱人赶紧送到了医院。好在经过医生检查,朵朵肚子里的孩子并没有什么问题,不过却需要卧床休息一个月。而在转天小姑子带着孩子来看望朵朵时,态度仍然十分冷淡,当朵朵提出应该对孩子好好管教管教时,小姑子却不以为意,还笑着说道:“没事的,孩子就是跟你开玩笑,闹着玩呢。”

一旁朵朵的爱人却听不下去了,他把外甥抓过来就是一巴掌,对着小姑子说道:“开玩笑是吧?我也是!”孩子被打后顿时哇地大哭起来,眼看哥哥态度如此强硬,小姑子也是颇有些不知所措,只能带着孩子扭头离开,兄妹之间就此有了隔阂。

熊孩子出现的原因

对于单纯的孩子来说,他们往往并不知道自身行为的严重性、错误性,即便是用手捶打准妈妈的肚子,也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身情绪的不满,归根结底问题在于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,正是小姑子对孩子的“挑唆”,才使得孩子做出了这样的危险举动。
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如果家长平时待人接物彬彬有礼,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,那么孩子往往也会懂得礼貌,受到其他人的欢迎。反之如果家长平时态度骄横,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管不顾,那么孩子很容易会在熊孩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乃至于犯下严重的错误。而且作为孩子的母亲,本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出错误的情感导向,使得孩子误以为自己会失去老人的宠爱,孩子们虽然单纯高龄试管婴儿,但也恰恰因此容易走向极端。

尤其在家长本身就并没有给予孩子正确教育的前提下,孩子会更容易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,而不去考虑这种行为的后果有多严重。试想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,很难说在长大以后,是否会用类似的极端方式来处理其他问题,而一旦犯下严重错误,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其根本无法承担的。

如何避免养成熊孩子

熊孩子[2]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身为家长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,自己是否为孩子带来了不好的示范,有没有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,只有为人父母做好孩子的老师,才能避免孩子被养成“熊孩子”。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?

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

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年龄小,对很多事情都一知半解。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,有时候父母一些简单的正向引导,可以对其起到很积极的教育意义,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,让孩子学会尊重老人,主动让座等等,用一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,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。

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负面情绪

有时候家长可能只是简单的一句抱怨,但孩子却会将其放在心里,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。身为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一些负面情绪,以免孩子因此陷入误区,在孩子面前,家长需要尽量保持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。

身教重于言传

最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身教大于言传,与其用一些夸夸其谈的道理来教育孩子,倒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孩子做好榜样,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,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,而孩子则是父母的一个影子。

我们希望的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就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的,什么是不可以的。当我们对孩子说“不”,并展示给他们看这是可以的时候,未来当别人踩踏了他们的界限时,他们才会敢于对他人说“不”,而不是一味地容忍,并在默默容忍和崩溃爆发之间循环往复。

参考资料

1.王煜/冷麟彦.《“熊孩子"发难,谁最该伤神》.新民周刊

[引用日期 2022-01-22]

2.宋剑华.《"病孩子","熊孩子"与"好孩子"——也谈鲁迅笔下儿童形象与其启蒙思想的内在关联性》.鲁迅研究月刊

[引用日期 2022-01-22]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