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管婴儿一般需要经历哪些环节?

暂时没有问题描述~


试管费用
问题用户 问题用户 提问于·2023-05-27 07:40:06

1 1731 27 写回答
提交回复
1条回答
  • 弓爱东
    弓爱东 (最佳回答者)
    2023-05-27 07:40:06

    试管婴儿一般需要经历哪些环节?

    试管婴儿是将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,在体外培养成胚胎后移植到女方子宫腔里,使其妊娠的一种助孕技术。胚胎的生长、发育还是在女性的子宫里完成的,所以,女性的宫腔环境对胚胎的着床有着重要影响。那么,试管婴儿一般需要经历哪些环节?

    1试管婴儿一般需要经历哪些环节?

    一、术前检查。术前的检查包括男女双方的检查项目,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检查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试管方案。另外,一旦发现患者患有影响后代的试管婴儿禁忌症,比如有不适合怀孕的疾病,是不能进入试管周期的。

    二、降调促排。进入试管婴儿周期后,女方首先面对的就是通过药物抑制自发排卵,再**卵巢内多个始基卵泡同时发育成熟。具体的根据个人治疗方案而定,有些人可能不要进行降调。

    三、取卵、取精。取卵为夜针后36小时,由医生通过取卵针将成熟卵子从女性卵巢中吸出,过早或过晚都会出现取不到卵的情况。一般取精由男方**获取,有梗阻性无精症的患者则需通过经皮附睾/睾丸取精术来获取。

    四、体外授精和胚胎培养。这个过程是在体外控制环境中完成的,但如果由于卵子质量问题或精子畸形率高等因素,造成不受精或受精卵不能继续发育分裂等情况,就可能无法配成可用的胚胎。所以,我们建议患者做试管婴儿一定要尽量赶在年纪不太大、生育力还比较旺盛的时期做,一般是建议在35周岁以前。

    五、胚胎移植。在经过3~6天的培养后,医生选取发育状况最好的胚胎移植入女方的子宫。在此,如有宫腔粘连、子宫内膜异常、输卵管积水等疾病的患者,术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治疗,从而为胚胎的着床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。

    六、黄体支持。在胚胎移植前后,都需要谨遵医嘱,按时按量使用保胎药物补充黄体酮,为胚胎在宫内的发育保驾护航。可适当活动,但不可剧烈运动,禁止同房,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。

    七、检验妊娠。在胚胎移植后第12~14天,即可通过验尿或查血确认是否怀孕。一个月后需复查B超,看是否为正常的宫内妊娠。怀孕成功后也一定要定期产检。

    2试管婴儿监测卵泡过程

    试管婴儿监测卵泡过程!试管婴儿监测卵泡是试管婴儿治疗周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,为评价卵巢**效果与决定取卵时间,须利用**B超来监测卵泡大小,并配合抽血检查E2值 (雌激素),调整用药量。当二至三个以上的卵泡直径大于1.8cm,且1.4cm以上的卵泡数与E2值相当,便可注射人绒毛*****(HCG),促使卵泡成熟。在注射hCG后34~36小时取卵。那么,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呢?

    试管婴儿监测排卵是指在促排卵周期中,以卵巢内卵泡的形态和功能改变为基础,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,跟踪了解卵泡的数目及其生长发育的动态,从而对卵泡的发育情况、成熟程度和功能状态作出判断,并为超排卵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。同时,由于女性患者的个体差异性,不同的不孕症患者对外源性*****的反应性不同,因此监测排卵也有助于预防卵巢过度**的发生。临床监测排卵有很多方法,包括基础体温,血尿激素测定,宫颈粘液评分,B超等。

    1、基础体温法

    人体在较长时间(6小时)的睡眠后醒来,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。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,呈周期性变化,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。有正常排卵女性的基础体温,从月经来潮日至排卵日,低温期约持续2周,从排卵日至下一个月经来潮日体温升高0.3~0.5°C,高温期也约持续2周。这种前低后高的体温曲线称为双体型体温曲线,表示卵巢有正常的排卵功能,而且排卵一般发生在体温上升前或由低向高上升的过程中。无排卵者的基础体温,没有低温期和高温期的区别,称为单相型体温曲线。所以通过监测基础体温,可大致判断有无排卵。该方法简便无花费。

    2、血尿激素检测法

    促黄体生成素(LH)在排卵前24~36小时达到最高峰,因此LH浓度的增高,成为测试排卵最佳指标。通过测定血或尿中LH峰出现的时间,可以预测排卵时间。

    3、宫颈黏液评分法

    宫颈黏液由子宫劲管里的特殊细胞所产生,随着排卵和月经周期的变化,其分泌量和性质也跟着发生变化。在1个月经周期中,先后出现不易受孕型,易受孕型和极易受孕型3种宫颈黏液 。

    4、B超法

    B超是监测卵泡发育的最准确方法,B超能连续动态直接观察卵泡的形态学改变,了解卵泡发育排卵的全过程,还可以确定是否排卵。一般卵泡长到18mm左右即认为成熟。但个体差异明显。

    Tips:

    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。避免病情加重,切忌私自用药,以免引发其他病症。

    1609 讨论(1)